陳惠
從一個普通的南通農家子弟,到享譽國內外的“靈芝大王”;從位于海之濱的小小庭院經濟,到帶動多地農民創(chuàng)業(yè)致富的“菌菇王國”;從一片雜草叢生的土地,到一座欣欣向榮的現代化高科技生物園……從江蘇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到現在的這13年里,陳惠帶領越來越壯大的團隊,以不變應萬變,鑄就了安惠特有的輝煌業(yè)績。
現在,安惠公司已先后在日本、泰國、馬來西亞和北美等地開設了海外分公司。在業(yè)績一路高奏凱歌的同時,伴隨安惠“MBA班”的建立、中華靈芝文化館的落成,安惠的企業(yè)文化也在以不同方式接連開花。正朝著更高目標前進著的陳惠,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所有的奮斗者——“夢想有多遠,我們就能走多遠!”
出身“菌菇世家”
為圓夢奮斗30多年
1964年,陳惠出生在南通一個培植菌菇的農家,他的父親陳廷章,是將年少時的陳惠領進這個世界的“引路人”。在20世紀50年代,獨具慧眼的陳廷章率先試水,從科研機構引進了菌種,開始嘗試著發(fā)展庭院經濟,并最終將自己的專攻對象定位在了銀耳培植上。在改革開放之初,陳廷章就成了當地家喻戶曉的“銀耳大王”。
“當時,方圓十里八鄉(xiāng)的鄉(xiāng)親們都知道,我父親是一個執(zhí)著追求、擅長出新、勇于學習的人?!标惢莞锌卣f,年少時的他慢慢認識到,菌物雖小,卻蘊藏著無窮的學問和廣闊的商機:誰率先涉獵食用菌領域,自主研究、開發(fā),誰就占據了主動,把握了先機!
立下目標后,陳惠開始付諸行動。1978年,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,改革開放的新政策啟動。而就在這時,陳惠已經總結了菌菇庭院經濟的許多優(yōu)越性:占地小、產出大、收入高……短短幾年間,在人們欽羨的眼光里,陳惠成為種菇萬元戶。
對此,陳惠并沒有輕易滿足,他借助抵押貸款承包了瀕臨倒閉的竹行食用菌菌種場,并于2002年10月,一舉建成了江蘇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。他的夢想,至此開始正式啟航。
以創(chuàng)新為驅動力
三度轉型成為“靈芝大王”
從自家的庭院經濟,到現在的輝煌成就,陳惠在回顧自己這一路歷程時,將自己成功的秘訣歸結為了兩個字——創(chuàng)新。上世紀80年代,他承包經營竹行菌種場時,曾深入剖析市場,覺得不能停留在食藥用菌培植,要尋求突破。從食藥用菌培植,他漸漸轉向貿易,將生產的靈芝銷往全國各地,并與境外客商進行貿易,完成了安惠事業(yè)的第一次轉型。十年后,他掌控的靈芝一度占到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,由此享有“靈芝大王”的美譽。
此外,陳惠還積極創(chuàng)新思維,涉足食藥用菌科研和深加工,并取得了成功。在這十多年里,他將業(yè)務從拓展國內市場轉向國內外市場同時并進。2007年以來,安惠公司先后在日本、泰國和北美等地開設海外分公司。
而在近些年,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,以低能耗、低污染為基礎的“低碳經濟”一度成為全球熱點。陳惠洞察到了這一點,他積極將這一理念運用到食用菌的栽培過程中,積極推廣“食用菌行業(yè)不與人爭糧,不與糧爭地,不與地爭肥,不與農爭時,不與其他行業(yè)爭資源”的優(yōu)勢。
據陳惠介紹,現在安惠公司的菌菇栽培,主要利用農業(yè)和林業(yè)生產的廢棄物,如秸稈、棉籽殼、玉米芯、菜籽粕、木材邊角料、木屑等為原料。而食用菌深加工的廢棄物,也可以用作農業(yè)生產的肥料,如是循環(huán)往復。在這過程中,是以物質能量的循環(huán)使用為特征,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,是典型的“低碳經濟”。